来源:海软订货 发布时间:2017-10-26 浏览:2857
在过去的一年里,快消品市场风起云涌,在众多快消品企业在“互联网+”浪潮中实行转型的大背景下。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企业直控管理千百万个终端已经成为可能, 不论品牌商是出于成本压力还是尝鲜找新的增长点,缩短层级扁平渠道已经是大多数品牌商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B2B的出现,打破了经销商原有资金,销售,服务,公关和仓配五个要素组合的方式,原有的经销商的职能被快速分化,未来很多新的角色会随着B2B模式的崛起出现。
当下快消品市场现状
信息流方面:“断”
也就是说各层级之间的信息割裂了。
比如,某些经销商,虚报零售终端数量,证明在本区域已经全覆盖并获取相关政策;
比如,更多的经销商,瞒报终端信息,防止厂家获取后影响自己的利益;
再有,对于部分小而散的终端,经销商没有营销的积极性,基本放给了二批,而这部分终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性就可想而知了。
资金流方面:“紧”
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互相博弈、层层压货,造成各环节资金紧张。
比如,大型商超集体萎靡,造成厂商库存增加,于是向通路市场压货,经销商苦不堪言;
比如,市场信息断裂,导致经销商要货和厂家生产安排不合理,产生货品滞销,库存占压资金增加;
再比如,为了向终端压货,饮鸩止渴,盲目承诺退换货条件,虽一时回流了资金,但当退换货发生时,这部分损失和资金压力,仍然传回给了经销商。
物流方面:“散”
在城市市场,这一问题尚不突出,但是在农村市场,本身单店订货量小,区域分布散,而经销商又各自为政,配送效率低,一天一车最多跑20家左右;
配送成本高,一车两人,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占掉了销售额的7%-8%。
从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快消品渠道目前主要表现为缺乏协同、终端缺失、粘性不足。
各环节之间揣着明白装糊涂,互相提防,更不用说协同行动了,整个渠道都处在一片混乱之中。有些终端由于配送等服务成本高,所以没有直接覆盖,导致众多生产商多年推进的“渠道下沉”无法实现。
终端反馈信息不畅通,导致对终端的服务不到位,终端政策制定不合理,甚至有了政策也被中间环节吃掉,于是终端也就随行就市,看价订货,窜货、假货等现象也由此产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B2B领域已成为传统快消品行业争先枪托之地。
以海软为首的B2B订货系统,以解决快消品行业痛点为切入点,致力于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速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移动化、轻量化、互联网化的B2B订货平台。并坚持以“产品为先、渠道为王”,通过订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来解决应用问题。帮助企业打造全渠道营销网络,因此快消品只有依托B2B平台才能真正打通分销渠道之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因此借助于像海软一样的B2B订货平台,生产厂家能够轻松完成渠道招商和费用管理。经销商能够把人员和配送成本降下来,终端店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实现存量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